中国医疗器械展|独家专访 | 百赛飞创始人陈红:打造生物材料领域的“中国名片”
2025-08-14
本期,中国医疗器械展将对百赛飞创始人陈红进行独家专访,探讨如何打造生物材料领域的“中国名片”。
江苏百赛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世博展览馆1号馆 | 展位号:1D210
江苏百赛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红教授带领团队,基于二十余年生物材料表界面领域基础研究积累,用八年时间构建起从分子设计、涂层工艺到检测设备的医用功能涂层全产业链的技术平台;主导制定国内首个亲水涂层行业标准及两项抗凝血涂层一项抗菌涂层相关团体标准;破解医用涂层“卡脖子”难题,推动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涂层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
这些看似不可能的突破,正由医用涂层龙头百赛飞逐一实现。9月24-26日,百赛飞将携众多医用涂层产品重磅亮相2025 Medtec。展前我们通过深度对话百赛飞创始人陈红教授,揭秘这家国产医用涂层龙头如何通过“分子-界面-功能”三位一体的研发和产业化思路,带领团队完成从高校实验室到产业化落地的跨越,打造全球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中国名片。
图片来源:原创
01.技术破壁:全链条创新打破“卡脖子”难题
医用涂层,就是应用于各类植介入医疗器械表面以赋予其优异的功能性或生物相容性的一类界面材料,它就像给医疗器械披上了一件“魔法外衣”,可实现载药、润滑、抗凝、抗菌等多样功效。
今年百赛飞亮相2025 Medtec,将重点展示亲水润滑涂层技术在神经介入产品中的应用拓展,包括在金属基材和特殊结构导丝导管上的亲水涂层技术。同时,将推出抗细菌粘附、抗结晶以及抗凝血的新涂层技术应用产品,其中抗细菌粘附涂层已成功注册并广泛应用到多种医疗器械上。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涂覆和检验新品设备也将亮相。
图片来源:原创
据了解,公司在多年的技术沉淀与实际解决方案的输出过程,通过解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已经逐步形成标准化产品体系,如亲水润滑涂层产品,目前公司已有二三十种标准化成品。合作客户包括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引流、心血管植入、体外生命支持、生命科学耗材等健康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数百家企业,系列涂层产品具有FDA、NMPA主文档备案,应用于客户产品获得大量NMPA、FDA、CE注册认证。
“医用涂层的难点从来不只是配方。”陈教授解释道,“它涉及材料学、表面工程、流体力学和机械自动化等多学科交叉,但国内产业链长期割裂——做材料研发的不懂产品工艺,做生产装备的不懂材料和工艺原理。”
在医疗器械产业,材料研发和工艺技术的进步至关重要。过去,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包括基础材料研发转化体系不完善、工艺参数和设备的自主性不足,以及标准和验证体系的缺失等等。
“跨学科合作的挑战也是一大问题,因为涂层材料涉及到材料学、化学、表面工程和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在陈教授看来,要想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需要整合材料、工艺、设备和检测方法等多方面的资源和能力,形成完整的研发和产业转化的链条,是个需要有系统的团队协同,这也是许多大公司选择将研发环节外包给专业团队的原因。
“我们研发的过程,其实也是拓展我们公司的过程。”百赛飞构建的“分子-界面-功能”三位一体研发体系,彻底打破了这种割裂。这种体系能够从分子层面设计功能材料,并通过表面工程调控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实现特定功能,如抗凝、抗菌等。同时,通过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实现全链条的创新模式,从而打破材料、工艺、设备间的传统割裂研发模式。
在服务一家神经介入领域的公司时,对方关于产品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由于产品材质和结构的特殊性,对涂层的结合力与功能实现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满足神经介入这种高风险产品的特殊要求,百赛飞基于对基材表面性能分析和涂层结合力原理的强大理论基础,引导客户解决基材缺陷,突破以往的涂层工艺限制,实现了性能和效率的成倍提升。“百赛飞涂层应用于客户产品的过程,实际上是涂层与基材的双向奔赴,遇到挑战时,一定是双方共同努力才能破局,百赛飞很愿意基于自身的专业优势实现对客户的深度赋能”
“甚至客户连包装储运环节都委托我们设计。”这种深度服务看似“越界”,实则必要——涂层作为最后工序,常为前道问题”背锅”。不论是到企业车间“驻守”,提供生产线和全方位技术支持,还是到承包包装储运环节,百赛飞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以及双方对共同目标的认同和信任,让百赛飞在医用涂层过去的“无人区”构建起材料研发—涂层生产—装备制造—检测认证”的全产业链能力。
02.标准破局:从“卡脖子”到“标准制定者”
当多数企业聚焦单点技术时,百赛飞已构建起从分子设计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体系。不仅如此,百赛飞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具备技术体系的自主性和高度灵活的场景适配能力,更在于其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中国医用涂层技术从跟跑迈向领跑。
2024年2月,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了国内医用涂层领域第一个行业标准——《血管内导管导丝亲水性涂层牢固度试验方法》。该标准的第一起草人,正是陈红教授,且百赛飞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也名列其中。之后百赛飞参与制定的两项抗凝血涂层相关团体标准T/CSBM 0046—2024《涂层抗凝血性能体外试验方法》和T/CSBM 0047—2024《医疗器械表面肝素抗Xa/Ⅱa因子活性和含量试验方法》也相继发布。
“国内医用涂层长期缺乏评价体系,就像没有裁判的赛场——企业不知道如何验证性能,审评机构缺乏依据。”在陈红教授看来,这些标准的实施不仅建立了统一的质量评价体系,更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规范化进程。
陈红教授表示,“标准实际上在很多程度上是规范和教育。”实际上,标准不仅规范行业,更推动创新。毕竟当一个产品创新出来后,如果没有标准的验证,连企业也不知道涂层在他的产品上到底有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甚至是可以帮企业的产品进行一个更新换代和升级。
从涂液配方、涂覆工艺、涂覆设备、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到标准化评价等所有环节都是医用涂层研发链条和相应落地转化不可或缺的。这一差异化的竞争力让在百赛飞一个个成功案例与客户的认可中得到印证。在亲水润滑、抗菌和抗凝涂层领域,百赛飞服务了医疗健康相关国内外客户已达500余家。
除医用涂层以外,百赛飞在带涂层医疗器械组件的研发与制造上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熟产品陆续进入市场,如医用导丝、PTFE内衬管等;在生命科学耗材领域,百赛飞也积极布局,推出了高端生命科学耗材,其中部分针对类器官、干细胞相关方面的产品应用取得了瞩目的进展,性能达到国际一线水平,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
03.产业赋能:从“单点替代”到“生态共建”
打造在全球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中国名片
“医疗器械企业的需求往往来自临床痛点,但如何将临床需求转化为涂层技术方案,需要双方的深度碰撞。”百赛飞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的合作,已形成一套成熟的问题导向研发机制。
这种合作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更培养了客户对涂层技术的深度认知。为加速技术产业化,百赛飞创新性地推出“交钥匙工程”服务。这项服务覆盖从工艺开发到量产的全流程,包括设备选型、生产线设计、人员培训等各个环节。
在陈红教授看来,过去可能做技术研究只讲技术突破,但是产业链的整合与生态的协同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今百赛飞也会为很多上下游介绍客户,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创新提高。
百赛飞不只是自己做创新,更是帮助整个产业提升创新能力。支撑这一创新生态的,是百赛飞独特的人才战略。公司核心团队汇聚了材料科学家、自动化工程师等多领域专家,形成“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机制,兼具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产业经验。
图片来源:原创
更值得关注的是百赛飞的“双轨制”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建立“研发思维+产品思维”的双重能力模型,公司培养出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在项目中成长,既能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又深刻理解临床需求和产业规律。
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协同,再到人才培养,百赛飞构建的创新生态正在释放出巨大能量,同时也印证了: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底层创新+产业协同”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领跑并非空穴来风。据悉,百赛飞正在秘密推进一个“国际领跑级”项目,关于一种基于全新仿生机理的“抗凝涂层”,通过界面相互作用,调动人体自身的天然抗凝机能,突破抗凝安全性和持久性方面的瓶颈。该产品预计2026年面世。
让我们期待9月24-26日在2025 Medtec现场与百赛飞相见,在全球舞台展现中国创新的力量。
图片来源:原创
文章来源:原创
文章内容仅供知识交流分享使用,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